12月8日,第九期“盐湖科技论坛”在青海盐湖所六楼会议室举行。本次论坛邀请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侯光良教授和香港内部信封料一码余俊清研究员主讲,论坛由主持工作的副所长段东平主持。
侯光良教授2009年在北京师范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其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演变与人类响应-适应。候光良教授入选青海省第九批自然科学学术带头人,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教育部基金、青海省自然基金、青海省社科基金多项,第一作者发表了6篇SCI论文。侯教授做了题为“青藏高原史前人类活动与环境演变”的学术报告。首先通过实例说明青藏高原自然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史前人类进军青藏高原,不仅需要征服海拔4000米的地形障碍,更要的克服高原极端自然环境对人类的生理影响。接着,侯光良讲述了人类进军青藏高原的“三级跳”模式。第一阶段:末次冰盛期(大约2万年以前)狩猎采集者活动在海拔低于3000m的草原地区;第二阶段:末次冰消期(1.6-1.15万年前),人类开始在海拔3000-4000m的高原东北缘活动;第三阶段:推测大约8 千年前全新世大暖期,人类开始全方位、永久性的向4000m以上的高原地区进军。最后,侯光良认为关于人类征服青藏高原的科学问题还需要更深入研究,才能做出更加确定的结论。
余俊清研究员197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2005年在德国达姆施塔特科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先后在国外大学、研究所学习、访问、交流十多年,主持了多项自然科学基金,发表了多篇SCI论文和一本英文专著。余俊清研究员做了题为“盐湖地学的研究现状和展望”的学术报告,首先介绍了青海盐湖所盐湖地学近60年的发展历程。接着,余俊清研究员讲了其领导的研究小组近些年的研究思路和在青海湖、柴达木盆地察尔汗盐湖锂资源的物质来源和云南淡水湖泊取得的科研成果。最后,余俊清研究员呼吁青海盐湖所青年科研人员在科研中要继承、发展、创新,要形成互相协作、彼此互补的研究团队,同时要避免本所内部的低水平重复和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