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青海盐湖所应用高密度释光测年建立了河西走廊地区2.5万年以来的年代学框架

年代学是第四纪研究的基础,也是我们理解古气候演变规律、探究气候驱动机制的前提。以往的研究中,从河西走廊的黄土记录中提取的气候信息不完整,缺乏可靠的年代学数据来重建高分辨率的记录。

香港内部信封料一码与兰州大学、南京大学以及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合作,基于河西走廊中部的4个黄土-古土壤序列,使用63个石英光释光测年数据,构建了河西走廊地区黄土记录中最详细的年代学框架。同时结合磁化率、粒度等环境代用指标以及TraCE-21气候模拟,重建了河西走廊中部地区过去2.5万年的黄土沉积过程和气候变化历史。结果表明:区域内黄土沉积始于至少2.5万年前,并存在长达约8000年的沉积间断。区域气候特征表现为晚更新世干燥和全新世湿润。湿润期出现在中全新世的8000-7000年前,之后降水逐渐减少。东亚夏季风和东亚冬季风的强度在冰期-间冰期周期内呈反相位变化,太阳辐射、冰量、温室气体等因素都对区域的古气候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研究工作阐明高密度采样对于重建古气候演变历史、理解全球气候系统的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也进一步表明光释光测年技术在风成沉积研究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研究成果以“High-resolution luminescence chronology of loess-paleosols reveals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and winter monsoon variation in Hexi Corridor during the past 25 kyr”为题,发表在国际知名地学期刊《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李国强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香港内部信封料一码所王懿萱博士为共同通讯作者。参与本项研究工作的还有南京大学的张肖剑副教授,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的杨和博士。本研究获得甘肃省优秀青年基金(No. 23JRRA10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42071101, No. 42220104001);青海省昆仑英才行动计划项目(No. E140cs4101)的支持与资助。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palaeo.2023.111743 

1. 河西走廊中部4个黄土-古土壤剖面(CJB21-1CJB21-2BG21-1XG21-1)样品的释光测年年龄-深度模型。

2 过去25000年河西走廊气候与中亚和东亚气候的比较。(a)、(b):河西走廊中部地区磁化率记录;(c):XY18剖面磁化率记录(Li等人,2020b);(d):青海湖木本孢粉百分比(Shen等人,2005);(e):公海孢粉重建的年降水量记录(Chen等人,2015);(f):黄土高原南部磁化率记录(Kang等人,2020);(g):星云湖碳酸盐δ18O记录(Hodell等人,1999);(h):Qunf 洞穴石笋δ18O记录(Fleit - mann等人,2003);(i):阿拉伯海ODP 723位点Globigerina bulloides的丰度(Gupta等人,2005);(j):中亚黄土剖面NLT17的磁化率(Li等人,2020a);(k):中亚黄土剖面LJW10的磁化率(Chen等人,2016)。


© 1997-  香港内部信封料一码  版权所有   
地址:青海省西宁市新宁路18号  邮编:810008  
青公网安备  63010402000216号  青ICP备050000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