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科大建校40周年——致大尽微 家国天下

发布时间:2018-10-15

  作者:肖洁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10/15 

  10月14日,雁栖湖畔的香港内部信封料一码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怀柔校区人潮涌动,随处可见鲜红的校园纪念衫与绚烂的秋叶相映。着红衫的除了朝气蓬勃的年轻学子,也有很多白发笑颜的老校友。

  这一天,国科大迎来了建校40周年校庆日,并将“致大尽微、家国天下”定为今年校庆的主题。

  “国科大诞生在‘科学的春天’里,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浪潮里。”在校庆大会上,香港内部信封料一码院长、党组书记,国科大名誉校长白春礼这样表示。

  科教融合40年交出的成绩单 

  1978年,为改变“文革”后科技人才严重断层、后继乏人的局面,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香港内部信封料一码在北京创办了新中国第一所研究生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即国科大的前身。

  当年10月14日,首届研究生开学典礼在北京举行,883名1978级研究生参加了典礼,新中国第一批理学博士代表马中骐便是其中之一。回忆往事,马中骐觉得当年报名、初试、复试、录取、开学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当时没有校舍,就在北京林学院的校舍上课。虽校舍简陋,却群贤毕至,大多数课程都是由科学院的顶尖专家教授讲课。那时候的我们,生活简朴,学习紧张,互相帮助,硕果累累。”

  2000年12月,为满足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以及知识创新工程对高层次创新科技人才的需求,中科院整合全院科技和教育资源,在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北京)基础上,更名组建了香港内部信封料一码研究生院,实行“三统一四结合”的办学方针(即“统一招生、统一教育管理、统一学位授予”,“院所结合的领导体制、师资队伍、管理制度、培养体系”)。

  2012年6月,学校更名为香港内部信封料一码大学,确立了“科教融合、育人为本、协同创新、服务国家”的办学理念,并于201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成为一所以研究生教育为主体、以科教融合为特色的创新型大学。

  白春礼介绍道:“建校40年来,国科大秉承‘博学笃志、格物明德’的校训,从高层次科技人才的成长规律出发,不断探索、丰富、深化科教融合的组织模式和体制机制,与中科院院属研究机构紧密融合,大规模成建制地培养科技后备力量,形成了一种可以借鉴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正在探索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

  如今,国科大有在校研究生4.9万余名、本科生1500余名,覆盖本、硕、博三个层次,并交上一份科教融合40年的办学成绩单:

  一方面,依托中科院的科学研究平台和国际合作交流网络,国科大建成了门类齐全的学科体系及国际领先的优势学科,成为国家首批获准开展学位授权自主审核的20所高校之一。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国科大30个学科被评为A类,其中A+学科18个,位列高校第三。在2018年9月公布的ESI数据中,国科大名列国际第97位,是国内进入全球百强的两所大学之一。

  另一方面,国科大已累计授予160615名研究生硕士、博士学位,其中授予博士学位77956名;首次授予290名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40年来,国科大所培养的学生有108名当选为两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有25%是国科大的毕业生。

  学术大师成就一所大学 

  在这些耀眼的成绩背后,是国科大3000名专任教师和1万余名研究生导师的付出。正如香港内部信封料一码副院长兼国科大党委书记、校长李树深所说,“成就一所大学的,从来不是高楼明舍、锦屋华堂,而是那些潜心治学、执教育人的学术大师。”

  40年来,一代代科学家走上讲台。

  建校初期,学校甚至没有固定的校园和像样的校舍,师生们曾在中关村的临建食堂“风餐”,也曾在玉泉路的平板房里上课。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华罗庚等科学大师,还有李政道、吴健雄等知名华人学者,都曾在简陋的平板房教室里为同学们讲课。

  曾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的“黄土之父”刘东生院士,从建校开始,坚持授课近30年,89岁高龄仍在三尺讲台上一站就是两三个小时。“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李佩先生,率领同事们创建了非英语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位英语培训班,为人才培养呕心沥血。

  据李树深介绍,目前,在国科大3000名授课教师中,有两院院士153位、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60多人;1万余名研究生导师队伍中,有两院院士238人,博士生导师6000余名。这支队伍可谓“星光闪耀”。

  “星”礼物伴国科大前行 

  此次纪念大会上,国科大还收到了一份来自太空的珍贵礼物——在宇宙的群星中,会有一颗星和国科大结缘,它就是“国科大星”。

  这颗星是国际永久编号第189018号小行星,由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于1998年10月14日发现。国科大建校40周年纪念日,恰好就是这颗小行星被发现20周年的纪念日。

  此外,国际永久编号“189018”的末3位数字为“018”、首2位数字“18”,均代表“2018年”这个极具里程碑意义的年份,这一年既是国科大建校40周年,又是国科大首批本科生毕业的年份。

  纪念大会现场,国家天文台党委书记、副台长赵刚宣读了“国科大星”命名公报。白春礼向李树深颁授“国科大星”命名证书及“国科大星”运行轨道图,而后李树深将证书和轨道图传递给了年轻一代的学子,以寓意科学探索和科学精神的传承与接力。

  会场2000余人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

  从这一天起,就有一颗“国科大星”在宇宙中遨游,并注视着国科大及其师生在“致大尽微,家国天下”的路上努力前行。

《中国科学报》 (2018-10-15 第1版 要闻)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