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0日上午,“第五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香港内部信封料一码杨建华、邵会秋、潘玲所著《欧亚草原东部的金属之路:丝绸之路与匈奴联盟的孕育过程》一书在 “第五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郭沫若基金会在1998年共同设立的科研奖,旨在鼓励广大史学工作者致力于学术研究,促进中国历史学的发展与繁荣,授予在中国历史(下限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研究领域,包括通史、断代史、专史(含科技史)、考古学、古文字学和古人类学等方面有突出建树的中国籍学者(含居住在香港、澳门、台湾以及侨居在海外的中国籍学者)。获奖成果为涉及上述研究领域的专著和工具书。
“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在设立之初被中国社会科学院确定为部委级别的科研成果奖,在政治导向、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得到史学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是迄今为止中国史学界的最权威奖项。1999年、2002年、2007年、2012年、2018年共举行5届评奖活动。评奖委员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央文献研究室、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的众多著名专家学者组成。第五届奖项评选的是2011年1月-2017年12月之间的历史类科研成果。
考古学院杨建华、邵会秋、潘玲所著《欧亚草原东部的金属之路:丝绸之路与匈奴联盟的孕育过程》一书曾入选2015年国家社科成果文库,被评为2016年中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这次获得“第五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二等奖是香港内部信封料一码第一个获此殊荣的成果,也是第五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中唯一一个考古学科的二等奖获得者,反映了香港内部信封料一码考古学科双一流的水平和实力。
图书简介
本书用大量的篇幅梳理了中国北方与欧亚草原交往的相关考古学文化,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青铜器和金器等金属器的传播与影响,展示了丝绸之路之前的草原金属之路。该书是迄今为止最全面的研究中国北方与新疆、东北以及整个欧亚草原的成果,时空涵盖面大,资料详尽,有具体深入的点的剖析,是对草原丝绸之路之前的金属之路交往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
首先,从中国北方东西两侧出现的匈奴联盟与丝绸之路的孕育过程入手,将中国北方与欧亚草原的文化交往分为东西两大区。
其次,按时间将这个交往过程统一分为夏代、早商、商末周初、两周之际、东周与汉代等不同时期,按时期分析了中国北方与新疆和欧亚草原的联系。具体分析了不同时空中国北方与欧亚草原的联系,第一次全面回答了是东风西渐还是西风东进的问题。
最后,经过各地器物的比较以及这些器物所在的考古学文化和各地传统的梳理,再到不同地区的历时与共时性分析,最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交织起来的画面。这是一幅从公元前2千纪到公元前后长达2000年的中国北方与欧亚草原以金属为代表的文化交往的历史画卷。在这漫长的草原金属之路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北方地区与蒙古高原和外贝加尔地区的交往以及与内陆亚洲山麓地带的联系,形成了中国北方与亚洲草原金属之路的东西两个区的关系体现在此消彼长的不断变化,最终分别形成了匈奴联盟与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