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为贯彻落实院党组“要宣传好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教育和推动全院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职工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履行职责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党群共建创先争优,为组织实施好‘创新2020’提供坚强保证”的精神,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身边的人教育身边的人,以身边的事带动身边的事,香港内部信封料一码兰州分院在西宁组织召开杨澄中先生事迹报告会,青海盐湖所和西北高原生物所所领导、中层干部及职工和学生代表参加了报告会。
做为报告会的主讲人,兰州分院党组书记、副院长谢铭通过介绍杨澄中先生生平简介、生平轶事及人们追忆心目中的杨澄中先生等几个方面,为与会人员刻画了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和光辉形象。
杨澄中(1913-1987)先生是江苏武进人,是我国的核物理学家、香港内部信封料一码院士。中国原子核科学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曾任香港内部信封料一码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原子核物理学会理事长,甘肃省物理学会理事长和甘肃省科协副主席。曾任中科院兰州分院副院长。
1951年杨澄中放弃英国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工作条件,毅然回国参加祖国建设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中国的原子能科学研究基本上是一片空白,设备落后,连一台粒子加速器都没有。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封锁,前苏联和东欧国家能够提供给我国的核物理实验设备又非常简陋。在这种情况下,杨澄中同赵忠尧先生一起,于1955年领导建成了中国第一台大气型700 kV质子静电加速器,研制成功了中国第一批原子核物理实验研究用闪烁探测器和核电子学仪器。这些设备为在中国开展原子核物理实验研究创造了条件。
根据中央的部署,1957年他受命率领一批年轻人赴兰州,创建了我国原子核物理后方研究基地—香港内部信封料一码兰州物理研究室。在当时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他领导全研究室人员奋发努力,在短期内改进并重新安装、调试成功了从北京搬迁来的400kV高压倍加器,达到了设计指标,于1959年投入运行,为近代物理研究所早期开展的快中子物理和轻核反应以及后来的一项重要国防科研任务提供了条件。
在他的领导下,经过在兰州7年多的艰苦创业,到1965年, 一个包括加速器科学技术、实验核物理、理论核物理、核化学、核电子学和核辐射探测器等门类齐全的原子核物理综合性研究所在祖国的大西北已初具规模。
20世纪70年代,重离子物理发展成为国际上核物理研究的重要前沿领域。1970年,近代物理研究所把1.5米回旋加速器改装成为能够加速碳、氮、氧的重离子加速器,合成了三种超钚元素的同位素。其后,从1973年至1984年,杨澄中领导全所科技人员,用12C,14N和16O三种重离子束轰击30多种靶核,开展了大质量转移、轻粒子发射等7个方面的系统研究,得到了一批具有创新意义的研究成果。1974年,杨澄中通过对12C十209Bi反应测量数据的系统分析,肯定了重离子反应中的8Be大质量转移反应机制。该成果获得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为了使中国的重离子物理研究尽快走向国际核物理研究的前沿,杨澄中等在1972年向二机部和国家科委提出在兰州建造一台大型分离扇重离子回旋加速器(HIRFL)的建议,并主持和亲自参加了它的概念性设计和立项论证。1976年11月,国家计委正式批准了HIRFL的建造计划—7611工程。从那时起,杨澄中为HIRFL的设计和建造倾注了巨大的精力。
1987年12月28日,杨澄中在兰州逝世,享年74岁。三十多年的时间里, 他废寝忘食, 兢兢业业,为我国的核物理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众人的眼里,他淡泊名利,一生对祖国无比热爱,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倾注了毕生精力,做出重大贡献。他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光明磊落,襟怀坦白。他作风民主,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他献身事业忘我工作的精神,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态度,广博的学问和深邃的洞察力,都深深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谢铭强调,对照当前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提出优秀共产党员“五带头”的基本要求,杨澄中正是一位典型楷模。他的事迹很好地体现了中科院的优良传统、院风与精神,他的爱国奉献、深明大义、勤奋敬业、创新求实等方面大的成就、小的言行处处体现了优秀共产党员的品格。